2015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2月30日在苏家屯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 蹇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按照区委战略部署,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围绕《2014年苏家屯区重点工作任务作战导则》,坚持走开放创新和科学运营之路,实干干实,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长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6亿元,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17835元,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0元,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都市农业扎实推进。
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发展空间实现新提升
深化全区发展战略规划,完成重点功能区产业规划和宏观、微观城市设计,完成全区规划建设审批导则及电力、水系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聘请新加坡DP公司高标准编制老城区改造规划,初步构建全区发展“一张图、一盘棋”的科学规划体系。
夯实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道路排水及泵站、二期5条道路排水管网等工程;提升国际会展商贸城四环沿线供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能力;实现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中央大街、郁金香街等道路建成通车;空港商务城总投资35亿元华润热电联产项目签约落地。达连变电站等5项电力配套工程开工建设,中央大街浑河桥工程获批,雪松路沈大高速跨线桥启动规划设计。
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国际会展商贸城、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国际空港商务城发展格局全面拉开,我区正成为大沈阳发展重点、关注焦点、投资热点,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区域价值显著提升。
(二)项目经济取得新进展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构建项目招商、城市营销大开放格局。举办国内外大型招商活动14次,接待实地考察企业300余家。三精铝箔工业园、佛山禅城工业园、法国佛吉亚汽配等工业项目,普洛斯航空商务物流园、苏宁生活广场等商贸项目,普泽商务、格力电器等总部项目,台湾绿能永续新型城镇化项目,纷纷签约落地。
坚持“全程服务、双向倒逼”机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中铝钛镍加工材项目试生产,中意橱柜、东大汽车差厚板等项目主体竣工,津通科技产业园一期主体封顶,洪达高科项目开工建设。国际会展商贸城奥园、名京商业广场筹备试营业,五洲城一期酒店用品展贸中心试运营,华翔·东北亚商贸城一期29万平方米主体封顶。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上海汽配、凯斯博电梯等项目竣工,华夏智能装备产业港完成一期20万平方米都市工业地产建设,奥钢联汽配一期厂房主体封顶,鑫博汽配二期开工建设。国际空港商务城绿地-南航商务综合体项目启动建设。
坚持“富街强区、农业富民”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出台《关于加快街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投入1300万元,完成1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36个文体广场建设;投入50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投入1.1亿元,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东北花卉盆景科技博览园正式运营,来胜农业园、乐农庄园等现代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建设,“红菱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个总部经济税源项目落户,新增设施农业1000亩。
(三)要素运营取得新突破
围绕财力运营,克服经济下行、税收减少、偿债高峰等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广泛聚财,科学理财,效益用财。争取到国开行政策性、低成本、长期限融资,取得盛京银行关于老城区改造、产业扶持、土地整理等战略合作项目20亿元授信。整合全区国有资产,低成本回购沈阳电缆厂等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债权,实现国资公司新增优良资产20亿元。争取上级政策资金9亿元。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和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市场化运作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清理整改违规项目政策,减轻财政负担9.6亿元。创新绿地-南航商务综合体项目用地出让方式,实行基础设施用地及建设与项目用地捆绑,整体出让、包片开发,预增加土地出让收入6.2亿元,节省配套资金投入7.9亿元。协调红塔烟厂调优产品结构,新增全口径税收1.4亿元,争取到国家烟草总局2.3万标箱生产指标;推进19家企业实现属地纳税。在保证刚性运转、保障民生和重点支出基础上,偿还四环路配套资本金和部分政府类项目陈欠工程款,有效化解历史借贷还款高峰。
围绕土地经营,坚持项目税收和土地价格并重,坚决执行年初调整的区片指导价格,单位土地出让效益大幅提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37公顷,盘活存量用地50公顷;全力协调沈煤集团和省市土地规划部门,新增四环沿线采煤沉陷区用地空间4平方公里。出台《关于打击违反城乡规划和违法用地指导意见》,拆除违建2.1万平方米。
(四)社会民生迈上新台阶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过省级教育强区验收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名师工作室和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3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176中学、华夏幸福学校、奥园京师实验学校加快建设,30中学高考成绩再夺郊联体第一名。4家区属医院与国内名院建立联盟协作机制,区中心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投入5000万元扶贫救困。城市规划展示馆、启蒙之光图书馆对外开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启动建设,雪松文化广场获评省群星奖。区广播电台“105.6”经典音乐频道开播,成为“沈阳上空最美的声音”。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开展星级住宅小区创建,整修桂花街等30余条城区街路,提升4处公园休闲运动功能,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7万平方米,完成乔松路农贸市场主体建设。投入1830万元,完成15个老旧小区1.1万户燃气改造工程。投入7000万元,实施129公里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新增交通安全设施92处。投入430万元,按照“村保洁、街收集、区转运”模式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投入2700万元,完成惠及18个村1.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5个区域安监分局作用充分显现,经验在全市推广;三级森林防火、扑火体系得到加强,网格化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17个街道环保所实现全覆盖。建立区政府信访积案化解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积极解决征收补偿、超期回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平安苏家屯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体制机制催生新活力
行政体制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佟沟、沙河、临湖等街道与功能区实现一体化扁平管理。组建卫计局,整合质监、工商、食药监职能。全力承接市级下放455项审批权限,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市领先,八一、临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城管委,组建城管办和10个城管所,大城管下沉模式初见成效。出台征收资产残值处置、国资债权管理等系列制度,实现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合同范本及签订流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实行全员绩效考评机制。
同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完成配合国家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工作,全区其它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在今年错综复杂、市场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全区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这是区人大和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区上下合心合力、同舟共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人民团体、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一直以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愈是形势严峻,愈要敢于正视现实。当前,我区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主导产业税源支撑不强,重点企业运营困难加大,新增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社会民生投入不足,历史矛盾化解不够,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三是面对新常态,开放创新和主动担当意识不强、作风不硬、方法不多,“作战导则”任务完成不彻底,没有做到事事凿实、件件有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区抢抓机遇、爬坡攻坚、超越自我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持续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创新工作方式,以‘一园三城’建设引领全区走进东北振兴新十年”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确立区政府工作思路和目标:始终坚持用开放创新的思维、企业化运营的理念和实干干实的作风谋划推动各项工作,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突出社会民生和改革创新两条主线,立足“做优发展空间、做大项目经济、做强要素保障、做实社会民生、做新体制机制”五大任务,确定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总基调,确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力争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重点抓实以下工作:
(一)全力做优发展空间
科学规划引领。整合空间和产业资源,深度谋划推进“一园三城”建设,积极争取将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纳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带,提升国际会展商贸城项目业态水平,完善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国际空港商务城高端项目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全域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和各专项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统筹谋划,深度调研,科学编制我区“十三五”规划,并全力争取将“一园三城”发展纳入省市战略规划。
智慧城市驱动。制定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企业投资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城管交通、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试点项目。推进五洲城智能物流港、津通科技谷等市场化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提升我区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主导产业智能化水平。
基础设施提升。全域谋划、重点推进“一园三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施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道路管网等工程,完成66千伏文桃线迁移等电力工程;实施国际会展商贸城四环沿线和回迁区道路、综合管网工程,实施220千伏黄冈开关站和66千伏苏桃变电站工程;实施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中央大街北段、金钱松路西段、沈水湿地公园等道路、景观工程。实施中央大街浑河桥建设和迎春北街改造,加快推进雪松路沈大高速跨线桥建设。积极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全力争取地铁10号线、4号线在国际展览中心区域设立综合枢纽站。
(二)全力做大项目经济
强化项目建设。开展高标准城市营销,继续驻点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全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税源项目。围绕打造金属材料硅谷,全力引进高端加工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进三精铝箔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津通科技产业园建设进度。围绕打造会展商贸之都,全力引进高端现代商务总部、商业商贸综合体项目,推动五洲国际商业综合体、九峰国际汽车博览园等项目签约落地,推进苏宁生活广场等落地项目开工,推进五洲城一期古镇灯都、瓷海国际展贸中心试营业,推进五洲城二期家居家具展贸中心及智能物流港开工建设,加快华翔·东北亚商贸城二期建材商贸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奥园、名京商业广场等项目试营业。围绕打造生态幸福新区,全力引进高端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扶持培育特色康复产业,推动意大利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法国佛吉亚汽配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奥钢联汽配等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打造空港商务之城,全力引进航空商务、空港总部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绿地-南航商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全力引进高端都市休闲旅游项目,推动中科水晶庄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提升马耳山、杨城寨等特色旅游项目品质。
强化增值服务。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和企业增值服务力度,深入开展“双进双解”活动,全力落实责任包保、倒逼调度、督办考评等项目推进机制,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开复工的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办理问题。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优势企业上市,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经营。同时,从体制机制和追责问责入手,着力整治“衙门”作风和“吃拿卡要”行为。
强化街域经济。以壮大街道财力和保障基层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加街道和社区(村)工作经费,兑现扶持政策,鼓励引进总部经济等税源项目。涉农部门、街道要全力争取上级惠农政策资金,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自维电网并入国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实施“农业富民”工程,突出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永乐经济区为示范,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三)全力做强要素保障
全力保障资金。向国资经营要资金,强力推进“大国资、大实体”,继续做大做强国资公司,提升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和资本运作能力,资产、资本规模超50亿元,国资收益不少于10亿元。向土地运营要资金,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收储成本,实行宗地核算,土地出让纯收益不少于10亿元。向上级政策要资金,加强对上沟通,做实业务对接,争取资金不少于10亿元。向税源建设要资金,培育和引进重大税源产业项目,全力争取红塔烟厂新增5万标箱生产指标,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推进古河电缆等企业属地纳税。向市场化运作要资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互利共赢”模式,积极引入企业资金建设道路、绿化、公园、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向政策性融资要资金,重点推进国开行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贷款。
全力保障土地。向增量指标要土地,加大与上级土地规划部门沟通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0公顷、规模指标80公顷,异地制造占补平衡指标150公顷。向存量挖潜要土地,清理闲置地、批而未供地和工矿废弃地230公顷。向征收整理要土地,强化征收扫尾,整理土地100公顷。向审批监管要土地,严格执行“三有五评”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土地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行为。
全力保障人才。外引内育,进一步完善人才“选、育、管、用”机制,面向社会引进规划、审计、金融、法律等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打造一支懂经济、接地气、重执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全力做实社会民生
抓实社会事业。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176中学、朝鲜族中心小学、白清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建设居民健康“一卡通”信息平台,实施大沟卫生院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扩建项目。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全面提高低保、五保户救助标准,建立“救急难”长效机制。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抓实民生环境。整修城区重点街路,实施公共停车场建设,确保新客运枢纽站正式运营。改善提升4座市民广场、5处休闲公园功能品质,完成23个社区书屋和121个村电子阅览室工程。开展星级住宅小区示范评比,推进奥园等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配套和弃管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力度,实施92栋弃管楼上水内网改造工程。实施文成堡棚户区改造项目,确保佟沟、沙河等安居工程顺利回迁。改造沈营线等48公里县级以上公路,大中修81.5公里农村公路。实施涉农街道主要街路照明工程。新建涉及30个村屯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巩固青山工程成果,开展占山毁绿综合整治行动,改善提升老虎冲垃圾场周边环境。
抓实安全稳定。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用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谋划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全面完善生产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安全、交通安全等网格化监管体系。开展“六打六治”专项行动,综合整治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工程质量、消防设施安全隐患,坚决遏制群体性重大事故发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防疫、防汛和防火工作,推进成立区森林公安局、森林消防大队和森林治安大队,强化森林防火预防巡查和专业扑救。坚持综治维稳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强化包保,统筹研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五)全力做新体制机制
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行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政府责任、权力清单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追究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健全依法民主决策机制,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室,完善区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则。规范法治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建立常态化政务公开机制,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区政府与功能区、功能区与街道体制机制,构建运转高效、责权利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专业化、网格化、智能化、长效化大城管格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政企合作方式,按照“政府整体规划,捆绑出让,购买服务;企业整体投入,包片开发,市场运营”模式(PPP),全力推进“一园三城”市场化建设。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稳妥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
完善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事、管钱、管权、管人。进一步规范政府议事规则,确保决策科学化、合法化、效率化。深化完善国有资产、非税收入等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决算管理办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核、把关、监管,杜绝重点领域资金支出“跑冒滴漏”。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实施意见。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把有限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刀刃上。探索推行政府公共事务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确保完成公车改革。规范用人制度,出台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人员管理办法。深化绩效考评体制机制,推行一线落实工作法。
同时,夯实政府自身建设基本功,全力做好全区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愈在困难面前,愈要勇于前行;愈在挑战面前,愈要敢于亮剑。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创业、实干创业、得法创业,为实现苏家屯区50万人民的幸福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