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18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8-03-13 13:39    来源:本站

—2017年12月5日在苏家屯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 蹇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7年重点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开放创新、科学运营、实干干实,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指标全面做实,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发展空间全面优化

  立足产城融合发展,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夯实市政公共设施,城市品质和产业承载力不断提升。

  规划体系全面完善。成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临空规划设计院,坚持全域谋划、重点突破、精准定位,制定实施全区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东山西水、一廊两带、一园三城”[1]的城市空间格局,明确了走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明晰了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优先发展两大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四大优势产业。聘请国内外专业规划咨询机构,科学编制全区“十三五”规划,重点编制“一园三城”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导则,全面整合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初步构建“三标”衔接[2]、“多规合一”[3]的规划体系,科学规划引领全区有序发展、融合发展。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坚持多元化投入模式推进市政和公共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0亿元,“一园三城”核心区实现“七通一平”。实施66千伏达连变电站等6大电力工程,完成260公里燃气管线、1500公里安全饮水管网工程,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全覆盖。东部旅游大道、四环快速路、沈水中央大街、迎春北街等骨干路网建成通车,新客运枢纽站建成运营。城市规划馆、文化艺术中心、沈水实验学校、幸福见学公园、欧洲风情街区等公共设施彰显内涵,成为城市五大“亮点名片”。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沈水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成运行,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获批国家星级智慧园区。市政交通、服务配套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我区纳入沈阳“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新战略布局,战略地位凸显,枢纽城市价值大幅提升。

  (二)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立足合作共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构建向上争取、城市营销、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开放格局。

  三争取实现突破。成立“三争取”工作办公室,发扬“争、抢、挤、要”精神,全力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五年来,争取国家电网综合改造资金12亿元,争取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54亿元,争取到红塔烟厂、国药物流、古河电缆等企业纳税回归。争取到6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入区,中央大街跨浑河桥纳入市城建计划并加快建设。争取到“沈阳港”[4]选址落户国际会展商贸城,中日(沈阳)产业园挂牌落户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特别是,全力争取到产城融合示范区[5]、自由贸易试验区[6]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为我区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放高地加速崛起。开展现代城市营销,打造“3+1”招商服务文化[7],精心制作“城市名片”、城市宣传片,创办《招商》《战略与规划》等刊物,举办医康养、会展商贸、休闲旅游、产城融合等高峰论坛,我区城市外向度和知誉度显著提升。组建专业招商局和投资促进局,创新招商模式,实施政企合作招商。截至目前,全区汇集超百亿元项目4个,超十亿元项目22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项目3个,外资企业项目26个,上市企业项目17个。华夏幸福德国柏林(沈阳)产业创新平台投入运营,自贸试验区功能优势和政策效应显现,我区外向型经济正蓄势发力。

  (三)税源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外引内育抓项目,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优势产业不断夯实,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拉动力显著提升。

  主导产业提速壮大。会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国药物流、中储物流、华翔五金城、五洲商贸城等13个大型商贸物流项目陆续建成招商、开业运营,建成面积220万平方米,年营业额突破百亿元。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加速隆起,华夏智能装备产业港(一期)创新平台招商运营,德国易马、日本三樱等25个汽车检测和智能制造项目纷纷入驻;沈水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初具规模,奥钢联、华安钢宝利、鸿海精密(富士康)等30个高端汽车部件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威马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启动建设。

  优势产业提质壮大。烟酒食品(化妆品)产业夯实发展,雪花啤酒、红塔烟厂扩产增效、产品结构调优,新生活、桃李面包选址扩建、产品创新升级,达利食品、红塔工业加盟进驻。现代能源热电产业升级发展,金山热电组建售电公司,成功获得售电牌照;天润热力完成技改升级,圣达热力2号热源厂建成运营;华润热电联产项目通过国家、省市核审,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新材料及智能家居产业加快发展,中铝新材料、东大汽车差厚板等19个高技术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中意家居科技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发展态势强劲。现代金融服务业稳健发展,成功引进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太平洋证券等金融机构,金融保险企业增至23家,税收贡献持续提升。五年来,3家本地企业成功上市,8家优势企业先后进入全市纳税百强。

  都市农业提效发展。“一核、两带、三基地”[8]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五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农建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持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家庭农场已达51个,专业合作社401个,农事龙头企业达到257家,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业电商加快发展。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红菱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永乐香野温室葡萄”等4个果蔬产品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四)要素运营取得突破

  五年来,有效化解财政收支突出矛盾,减少政府历史债务规模,科学要素运营,不仅保基本、保民生,也保证了建设与发展。

  土地运营实现突破。深入实施“大资源、大价值”策略,构建征地、用地、管地运营管理体系。成立土地储备经营管理委员会,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不断创新土地出让模式。始终坚持集约节约、应储尽储、宗地规划、宗地核算、熟地出让等基本原则,重点实施调整产业用地规划、执行项目“五评”准入、发展都市工业地产等具体措施。五年来,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整理收储建设用地,依法收回闲置低效用地。在充分保障项目用地基础上,还为未来发展积攒了厚实的土地“家底儿”。我区土地价值大幅提升,高铁西商住地块出让价格创历史新高。

  国资运营实现突破。深入实施“大国资、大发展”策略,构建“资源、资本、资产、资金”运营管理体系。重组国资经营管理局,成立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引进专业人才,编制投融资规划。始终坚持精准预算、保值增值、市场机制、风险管控、服务民生等基本原则,重点实施国有存量资产盘活、优良社会资产收购、投资建设市场化项目等具体措施。五年来,国资公司已发展到17家,国资规模和运营效益持续壮大提升。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获得低息、长期政策性融通资金支持,置换商业性高成本历史存量债务。

  财力运营实现突破。深入实施“大开源、大节流”策略,构建聚财、用财、理财运营体系。围绕“大开源”,成立税源工作办公室,深入开展“三个在我区”治税专项行动[9],引进培育兆隆医疗器械等21个区域产业总部项目,累计增加区级税收收入2.8亿元,同时,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5亿元。围绕“大节流”,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预决算审核监管中心,制定实施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科学编制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建立征收补偿四级复核制度,始终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严把项目资金决策关、造价关和决算关,节省大量财政资金。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坚持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民生福祉上,累计投入社会民生保障资金98.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0.3%,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创新政企合作办学模式,引进优良社会资本和资源,市场化建设运营沈水实验、奥园京师等高标准学校。全面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推广“特色体验教育”模式,全区综合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提升,获批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心医院、血栓医院扩建运营,中心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智慧医院建设,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探索实践“医联体”[10]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模式,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五年来,累计招聘、招录中小学教师518人,招聘医护人员857人,充实到教育、医疗基层一线。完成涉农街道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105.6经典音乐广播”成为“沈阳上空最美的声音”,辽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至17项,圆满承办“十二运”马术和山地自行车赛事。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城乡低保标准、企业退休养老金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全面实施宜居环境提升工程,维修改造道路913公里,整修50余条城区街路和9处广场公园;升级改造48个老旧小区,完成惠及10.9万人的饮水安全和5万户的燃气改造工程,“三网”[11]改造有序实施。沈铁达观、佟沟地区等历史遗留7000余户居民顺利回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230台燃煤锅炉改造,关闭取缔15家铁粉加工、地条钢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行动,顺利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安全稳定持续筑实。成立5个区域安监分局,组建东部森林防火办公室、防火巡查队和专业扑救队,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森林火灾等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信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四位一体”责任包保制度[12]有效落实,顶盛国际花园供暖等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安苏家屯”建设纵深推进。

  (六)产城融合市场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实施“大PPP[13]、大建设”策略,制约产城融合发展的资金和效率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多元运作成效显著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原则,先后引进华夏幸福等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重点实施燃气管网覆盖工程等经营性项目、污水处理厂等准经营性项目、沈水实验学校等非经营性项目、沈水产业新城整体开发综合性项目,全方位构建多形式、多领域“3+1”PPP项目运作格局。特别是与华夏幸福合作,整体开发建设运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成为东北地区市场化建设产业新城的典范,被纳入省、市PPP示范项目库。五年来,华夏幸福累计投入93亿元,区域固投、财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呈“几何倍数”增长,产业、城市、社会转型创新发展实现突破。我区市场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做法和成果,被国家发改委认可,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承担“探索市场化建设产业新城模式,建立完善新型城市综合发展体制机制”专项任务,先行先试,为国家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市场化运作模式倒逼政府加快“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合作者”和“监管者”,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制定出台PPP项目实施办法及操作细则,创新规范PPP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破解“新酒装旧瓶”制度难题。行政效率效能、公共服务质量、项目建设运营效率大幅提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充分显现。五年来,以有限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倍数”投入,“一园三城”建设资金70%以上来源于市场运作,打破了“政府想干没钱干、企业想干干不了”的发展窘境,破解了产城融合“钱从哪来、谁来建设、怎么运营”的资金和效率瓶颈。

  同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依法和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做好国家财政审计、土地巡视、环保督察等专项整改落实工作,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平稳完成机关公车改革,全区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2017年,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和财政收支矛盾的双重压力,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沈阳市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系列文件精神,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全年GDP完成223亿元,经济指标全面做实,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指标——税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逆势增长、大幅提升,超额完成年初任务。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5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增速排名第二;税收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市增速排名第二,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4.7%;可持续税收占税收总额比重75.5%,税收收入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

  二是财经运营有效平稳。财政调度、国资运营、向上争取、PPP运作、综合治税等措施有力,有效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偿还政府到期债务本息,偿还陈欠工程款、弥补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等,有效解决1800户超期回迁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2亿元,置换政府性债务债券14.71亿元。PPP模式有效推进沈水中央大街、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经营、资金融通”能力不断提高,国资规模和运营效益持续壮大提升。

  三是三次产业提质增效。工业优化发展。预计完成规上总产值172亿元,全口径税收36.84亿元,同比增长5.3%;区库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烟酒食品(化妆品)产业利税稳步提高,税收同比增长8.5%;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新材料、智能家居、都市工业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产值和利税大幅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8.2亿元,三次产业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社零额165.5亿元,同比增长5%;全口径税收16.02亿元,同比增长47.5%;区库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17.4%。国药物流等优势企业经营稳健,会展商贸物流产业规模突破百亿。临空休闲旅游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生态资源后发优势集中释放,一批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7%,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5%。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孔雀城别墅连续五年全市销冠。农业稳健发展。农电国网改造等农建工程持续推进,马耳山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日益提升,杨城寨网上商城等农业电商加速发展,秸秆离田及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永乐获批“辽宁特产之乡”,大沟获批“中国矿泉水之乡”,荣获全省唯一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

  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施“项目为王”[14]战略,坚持外引做大增量项目,内育做大存量项目。38个亿元以上市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华翔五金城、格力电器东北总部等项目开业试运营。华安钢宝利、富士康等项目竣工试生产。桃李面包、达利食品、五洲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加快建设。华润热电联产、新生活(中国)总部、威马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项目启动建设。苏宁易购商业综合体、中科新材料生产基地、恒大童世界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法国弗吉亚、墨西哥诺玛科(Nemak)等汽车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即将签约。金融小镇、科技小镇、会展一号商业综合体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正大-南航航空商务城、华夏幸福旅游产业新城等PPP模式整体开发项目有效推进。引进瀚华金控,改制区信用联社、重组农商行工作有序推进。引进上海威马,攻坚完成中顺汽车破产重整,开创全国整车生产企业破产重整先河。

  五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7个民生项目全面实施。率先获得沈阳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准入资格,176中学新校区竣工投入使用。实施沙柳路幼儿园等改造工程,增加公办学位680个。6家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心医院、血栓医院医疗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年总收入超10亿元。3家医院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我区获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并轨,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实施22个共同缔造项目,完成4个社区(村)市级试点任务。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626元、17677元,分别增长6.5%、7%。

  六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组建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整治行动[15],全面实施七大提升工程[16]。全力解决百姓、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厅,完成“多规合一”“七证合一”[17]审批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711户。设立自贸试验区登记直通窗口,截至目前,完成税收登记企业916户。预计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0%。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五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我们必须坚持全域创新,始终把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大胆探索,敢于突破。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加快建设,财政收支矛盾有效化解,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没有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很难保证!

  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开放,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世界500强和外资企业项目纷纷落地,红塔烟厂、国药物流等企业税收回归,历史性拥有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没有国际招商资源、全力向上“三争取”,这些不敢奢望!

  我们必须坚持市场驱动,始终把产城融合发展的重锤敲在市场运作的点子上,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百姓企盼多年的“两宫两馆”,惠及千家万户的燃气改造,产城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没有全方位PPP运作,这些不可预期!

  我们必须坚持实干担当,始终落实一线工作法,面对问题和矛盾,敢定事、敢碰硬,敢亮剑。中顺汽车破产重整、超期回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没有实干干实的作风、敢于担当的勇气,这些很难实现!

  我们必须保持发展定力,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动摇,谋长远,打基础,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强化投资有效性,坚决执行“三有五评”[20],积攒了厚实土地“家底儿”、优质税源产业项目、东部绝佳生态空间,没有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这些难以保障!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工作历程,成绩取得实属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同心合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驻区单位、人民团体、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一直以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为苏家屯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还需深化完善,城市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贯通城区东西的交通动脉亟待打通。二是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质量效益有待提升,民营经济尤其实体经济发展较慢。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政府历史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仍然较大。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外向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集群化程度有待提高,缺少牵动性强的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四是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不强,私搭滥建、乱停乱放、小区物业缺失等城市管理顽疾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提升。五是社会事业布局不够优化,个别小区配套设施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长期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六是开发区(园区)管理趋于行政化,效能活力不强,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雪松经济开发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还没有做实。七是一些干部开放创新意识不强,新常态下自信不足、作风不硬、本领恐慌,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现象,营商环境亟待提升。对此,我们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方法导向、结果导向,注重各项工作的基础性、有效性、持续性,强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科学研判新形势,精准把握新方位,明确主攻新方向,谋划夯实新举措,集中力量打好全面振兴发展攻坚战。

  (一)振兴发展新方位

  我区处于重大机遇叠加期。国家支持东北振兴发展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改革试验、京沈对口合作等国家战略在沈阳落地实施。市行政中心南移,我区纳入沈阳“一河两岸”城市空间新战略布局。拥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沈阳港建设三大战略支点,政策引擎效应叠加,战略门户地位凸显,由“后卫”变“前锋”。我区成为沈阳全面振兴发展的关注焦点、发展重点、投资热点!

  我区处于转型发展提升期。“一园三城”发展空间全面拉开,枢纽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形式PPP运作格局全方位构建。市场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加速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自贸试验区独特功能优势,为持续转型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我区产业、城市、社会提质提效、转型升级指日可待!

  我区处于弯道超车加速期。多年埋头苦干、创业实干的发展积淀,让我们具备了“弯道超车”的实力、底气和自信。大门户、大枢纽、大生态等功能优势愈加凸显,久久为功,厚积薄发;大产业、大自贸、大融合等动能优势集中释放,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我区正迎来开放峰值,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二)振兴发展目标

  2020年,建设成为引领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场化建设产业新城模式成熟,新型城市综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成为国家产城融合战略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2030年,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大会展、大商贸、大物流的国际现代服务业体系健全完善,成为立足东北、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内陆开放口岸和国际贸易中心。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围绕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开放创新的思维、项目为王的理念和实干干实的作风,谋划推进振兴发展各项工作。政府工作思路是:立足三大发展定位,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完成七项重点任务。

  ——三大发展定位:

  加速构筑大枢纽,全力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新平台。聚合机场、会展、高铁、编组站等枢纽城市功能,构建东西贯通、南北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整合“三港”[21]联运资源,着力建设沈阳港,全力打造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成为沈阳融入“一带一路”国际通道的枢纽节点,成为沈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加速发展大产业,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产业基地。以“一园三城”为载体,抓龙头、搭平台、铸链条、建集群,着力构建“创新型、外向型、高端化”现代产业格局。专注打造“会展商贸之都、新能源汽车基地、烟酒食品之城、工业设计硅谷、休闲旅游胜地”,成为沈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速推进大融合,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新型城市。立足“东山西水、一廊两带、一港一区[22]、一园三城”空间功能布局,按照“产业吸引人、城市集聚人、环境留住人”原则,构建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与周边重点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全力建设沈阳浑河南岸国际化现代新型城市。

  ——五大发展战略:

  实施空间优化战略。空间是振兴发展的生产力。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环境,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我区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项目为王战略。项目是振兴发展的生命力。建立项目统领发展的工作体系,立足有效投资,以项目论英雄、评绩效、强作风,用项目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施对标开放战略。开放是振兴发展的新活力。坚持精准对标对接,建立开放新体制、拓展开放新领域、探索开放新模式,构建合作共赢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不断提升全区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振兴发展的源动力。全力推进市场化建设运营产业创新平台,构建“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新型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构建创新生态,汇集创新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人才是振兴发展的竞争力。以实战、实用为导向,不拘一格选才用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保障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引进规划、法律、金融、贸易等领域专业人才。

  ——七项重点任务:

  着力优化发展空间。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规划的执行性、制度化、法治化,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加强城市精致建设,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市容市貌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构建南北互联、东西贯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推进雪松路、金钱松路两大交通“动脉”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地铁、沈阳港、会展中心(二期)等重大市政和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着力壮大税源产业。立足打造税源和消费中心,深入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方案,优先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会展商贸物流、临空休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烟酒食品、能源热电、智能家居、金融服务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航空商务、都市工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区域总部经济,着力构建“3+4+N”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外引内育,提升壮大产业项目。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治理提升三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投资服务体制机制,精心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滚动计划》,大力发展“五型”都市农业[23],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格局。

  着力做强要素保障。制定实施《要素运营三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要素运营“四大策略”[24],完善要素高效运营体系。精准施策,科学经营,提高土地、国资和财经运营效益,深化PPP运作,提升效率效能,降低财政风险,为全区建设发展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底线红线思维,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严格执行项目生态准入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推进“蓝天、碧水、沃土”工程。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力构建绿色发展、集约发展、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实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建立市场化补充机制,着力推进政企合作办学、办医新模式,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格局,三年内破解学校“大班额”、个别区域公共配套缺失等难题。深化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健全“救急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深化平安建设,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动社会转型创新发展。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对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改革,重点推进投融资、行政审批、开发区(园区)管理、城市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构建产业、城市、社会和政府“3+1”转型创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我区振兴发展新动能。

  三、2018年重点工作

  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持续转变思想观念昂首走进四环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工作部署,立足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力争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做优发展空间

  完善提升城市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区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全区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控详规划和专项规划全覆盖,加快消除差异图斑,健全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完成重点商住开发等经营性用地业态规划和形态设计。编制完善老城区整体改造提升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实施《苏家屯区城市精致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进55个市政公共设施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开发区(园区)功能配套。重点推进雪松路跨沈大高速桥开工建设,推进中央大街跨浑河桥、桂花街北延长线与云龙湖跨浑河桥贯通等路网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沈水北部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实施苏桃、桧柏、文西变电站等电力工程,启动金钱松路排水系统建设。深化完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整合全区数据平台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地铁6号线启动建设。

  完善提升宜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道路畅通、垃圾清运、危房改造等工程。深入推进美丽宜居城区建设,实施市容市貌治理、百姓安居、“三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偷排建筑垃圾等城市顽疾,集中开展拆除城市违章建筑、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全力开展“三城联创”。全面推行“河长制”[25],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和抗霾攻坚行动,坚决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交办案件全部解决。

  (二)全力压实项目攻坚

  压实项目服务攻坚。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做实投资促进局,探索建立“一站式、园长制”服务模式。完善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体系,策划包装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做实做大项目储备库。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三三制”[26],强化项目调度、督办考评等推进机制,全力解决项目开工、建设、运营受阻等问题。

  压实项目建设攻坚。抢先抓早,死盯盯死,确保34个亿元以上市重点项目按时序全部开复工。推进鸿海精密(富士康)、奥钢联二期、格力电器东北总部等项目投产运营,推进威马新能源汽车、达利食品、桃李面包、新生活(中国)总部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枫杨路商业综合体、华润热电联产、金山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红塔实业、恒大童世界、中科北方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

  压实项目招商攻坚。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城市营销,进一步理顺招商体制机制,全面开展“三引三回”[27]和“满园扩园”行动,深入实施“链条式、扎堆式、匹配式、平台式”集群化招商。立足有效投资,坚持税源导向,聚焦世界500强、国内行业百强企业,全力引进税源产业龙头项目,确保年内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个,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围绕西部产业板块,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等新兴工业项目;围绕中部产业板块,重点引进区域总部、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现代商贸产业项目;围绕东部产业板块,重点引进休闲旅游、航空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同时,全力推进市场化建设金融创新产业园,重点引进科技小镇、都市工业地产等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大力引进区域总部、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法国弗吉亚、墨西哥诺玛科(Nemak)等汽车部件项目签约落地,支持推进华翔五金城、五洲商贸城、名京商业广场等项目二次招商。

  (三)全力做强要素保障

  保障土地要素。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实施意见》,坚持土地经营管理基本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全力向上争取产业用地指标,加大闲置存量土地盘活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开展征收扫尾攻坚,彻底解决“净地不净”问题,加快推进重点商住地块招商、出让工作。

  保障财力要素。坚持国资运营管理基本原则,进一步整合“四资”,提升壮大国资规模和运营收益水平。强化非税收入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三个在我区”治税专项行动。实行财政、国资精准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征收补偿等重大项目资金四级复核机制,严格项目和资金监管,节省节约财政资金。

  深化市场运作。创新规范PPP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实施办法及操作细则,构建完善全生命周期运行管理体系,全力争取市级审批权限试点。全方位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运作。推进与华夏幸福合作扩域,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加快推进“一园三城”市场化建设,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全力深化对标开放

  强化三争取吃深吃透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立足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平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全力争取雪松经济开发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力争取省市支持金钱松路东西贯通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加强区域合作。精准对标、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等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推进与北京、江苏等对口区域深度合作,推进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与中德装备产业园,空港商务城与沈阳空港经济区融合发展、政策共享,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完善适应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沈阳港建设。整合资源,坚持外引内联,全力搭建一体化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第三方物流和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出口加工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等国际化生产性服务业龙头项目。引进专业运营商,加快推进市场化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

  (五)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开展“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让百姓满意的改厕提升工程。成立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农口项目、资金资源,构建统筹投入的大农建格局。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农建工程,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立足有效供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发展“五型”都市农业,因地制宜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名特优新”产品拓展市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壮大农业电商平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全力做好秸秆离田及综合利用工作。

  有序推动农村改革。制定《农村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实行“三权分置”[28],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试点,扩大集体农用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六)全力做实社会民生

  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惠民工程。加快46中学综合楼、朝鲜族中心幼儿园、姚千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工程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构建街区商业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商业网络。加强养老金征缴扩面,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对特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制定实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三年行动计划。

  强化社区治理。坚持“共同缔造”,深入实施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社区提质提档工程,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行“四个在社区”[29]基层工作法。创新“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形式社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引导成立网格化居民自治委员会,有序推进弃管小区物业居民自治。

  深化平安建设。深入实施我区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扎实推进“三防”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强化“四位一体”责任包保,统筹解决重大群体信访积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全力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强化公益属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推进自筹自支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行政机关改革,整合职能,加快组建商务局,积极探索农口“大部制”改革。

  创新国资运营管理。对标借鉴重庆、苏州等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创新国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重组国资公司,组建金控、开投、土投、产投、城投等5大集团,1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旅游、传媒等专业运营公司,构建“5+1+N”实体型国资运营管理体系。

  创新城市运营管理。对标借鉴株洲等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立足“干管分离、建管分离”,制定出台《关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方案。整合建口部门职能,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加快推进综合执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属地负责”原则,建立“路长制、街长制、店长制、楼长制”责任体系,实施“网格化、标准化、智能化”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卫生扫保、道路养护、垃圾处理等领域市场化运作,构建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运营管理模式。

  创新开发区(园区)管理。贯彻落实《沈阳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立足“小政府、大服务、大企业”,按照“精简高效、去行政化、市场运作”原则,加快构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和“管委会+开发公司”运营模式。创新完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使用、薪酬激励、绩效考评等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开发区(园区)转型创新发展。

  (八)全力提升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巩固五大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企业评、群众议”活动,加强对突出问题整治,着力解决百姓和企业办事儿难的问题,重点整治行政垄断、市场垄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治理提升三年行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30]监管和综合执法。创新政务服务,建立覆盖行政许可、审批服务的“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一次性办结”机制,完善“互联网+政务”,全力推进“一窗式”网上并联审批,推进“多规合一”平台审批提速。深入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和“最多跑一次”[31]等商事制度改革。

  营造创业生态环境。全面贯彻落实《沈阳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坚持精准和增值服务导向,帮助企业融资金、融技术、融市场、融管理、融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深入落实《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全力支持本地优势企业上市,重点支持区信用联社改制重组农商行,鼓励引导重点行业成立企业家商会,促进企业组团发展、抱团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将立足转变作风,筑规守纪、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政治原则,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做出的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四风”新问题。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着力提升建议提案办理效率和质量。健全完善政府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守信践诺机制,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全力打造廉洁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全面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勤劳智慧的苏家屯人民,曾经创造出许多历史辉煌,我们坚信,在新的征程中,也一定能够抒写出更加璀璨、更加壮丽的新篇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马上办”“钉钉子”精神,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风,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全面振兴发展攻坚战、共同缔造我们美好的家园,一往无前,继续奋斗!

  

  注 释:

  [1]东山西水、一廊两带、一园三城:东山西水,即东部丘陵山脉休闲生态空间,西部浑河以南自然生态空间;一廊两带,即四环经济走廊、沈大产业带、沈本产业带;一园三城,即沈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沈阳国际会展商贸城、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沈阳国际空港商务城。

  [2]“三标衔接: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相互衔接。

  [3]多规合一:以城市战略规划为基本遵循,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产业规划、专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多规合一不仅仅是规划的衔接统一,更是在发展方式、政府管理等方面实施的综合性、引领性改革。

  [4]沈阳港:是沈阳内陆港简称,在沈阳自由贸易试验片区范围内(吴家屯火车站),整合空港、铁路、公路、综合保税区资源,建立沈阳内陆开放口岸。

  [5]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2016年9月,我区正式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首批58家,辽宁省2家。

  [6]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7]“3+1”招商服务文化:招商宣言、服务宣言、创业宣言和区歌《相信自己》。

  [8]一核、两带、三基地:“一核”即永乐农业经济区都市农业发展核,“两带”即沈本大道两侧万亩林果产业带和旅游大道两侧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三基地”即西部高效设施农业基地、中部食品加工物流基地、东部休闲农业基地。

  [9]三个在我区治税专项行动:即我区开展的治税专项行动,推动驻区企业“注册在我区、结算在我区、税收在我区”。

  [10]医联体: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

  [11]三网:供水管网、热力管网、燃气管网。

  [12]四位一体责任包保制度:建立区委统一领导下的信访事项调处稳控工作机制,对重点信访事项建立区领导和责任单位、属地派出所、社区主要领导共同包案

  [13]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合作契约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依法择优选择综合实力强的社会资本,双方通过订立合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

  [14]项目为王:一切都要靠项目来支撑、来承载,项目是实现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以项目建设论英雄、评绩效,一是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二是有利于提品质、拓功能,三是有利于促改革、增活力,四是有利于转作风、树导向。

  [15]五个专项整治行动:政务服务窗口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专项整治行动、垄断性服务行业涉企服务专项整治行动、政府和企业失信专项整治行动、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专项整治行动。

  [16]七大提升工程: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提升工程。

  [17]七证合一:在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证基础上,将公安部门核发的印章刻制备案证明和银行开户许可证纳入到原有的“五证合一”系统,采取“一窗受理、联动审批”模式。

  [18]四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19]融冰行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化解信访事项历史积案,做到立案销号,清仓见底。

  [20]三有五评:三有,即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五评,即评税源、评资金、评用地、评产业、评环保。

  [21]三港:海港、陆港、空港。

  [22]一港一区:即沈阳港、自由贸易试验区。

  [23]五型都市农业:设施型、外向型、加工型、休闲型、电商型都市农业。

  [24]要素运营四大策略“大资源、大价值”策略,“大国资、大发展”策略,“大开源、大节流”策略,“大PPP、大建设”策略。

  [25]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6]项目包保责任三三制我区为企业和项目服务模式,即“一位区领导、一位中层干部、一位联系人”和“一套服务机制、一套督考机制、一套扶持机制”。

  [27]三引三回: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

  [28]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

  [29]四个在社区:问计于民在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工作创新在社区、成果体现在社区。

  [30]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1]最多跑一次: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时,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实现特定事项或环节一次性办成事(《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沈政办发〔201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