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16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6-01-21 13:42    来源:本站

——2015年12月29日在苏家屯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 蹇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重点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始终坚持开放创新,科学运营,实干干实,立足“产业立区、产城融合”,重点建设“一园三城[1]”,着力优空间、促开放、重创新、强税源、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着力构建科学规划体系。成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临空规划设计院,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机构,坚持深度谋划、精准定位,全域统筹、重点突破,高标准编制全域总体规划及“一园三城”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导则,全面深化市政设施、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构建了功能各异、优势互补、产城高度融合的空间发展格局,科学规划引领全区有序发展、合理发展。

  着力提升枢纽城市功能。累计投入120亿元建设“一园三城”基础设施。城市规划馆、全民健身中心、启蒙之光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成运营,构筑了功能完善、休闲宜居的城市服务配套体系。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全覆盖,四环快速路、旅游产业大道建成通车,与沈大、沈本、沈营等骨干路网,构建了东西贯通、南北互连的域内外大市政、大交通格局。机场、会展、高铁南站等城市核心要素进一步汇集融合,我区枢纽城市价值大幅提升。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城市营销、政策争取等全方位开放格局。整合重组招商局,组建投资促进局,深耕欧美、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项目,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4个,总投资超十亿元项目19个。开展现代城市营销,打造“3+1”招商服务文化[2],创办《招商》《战略与规划》等刊物,举办会展商贸、医康养等产业高峰论坛。先后获批沈阳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际会展商贸城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我区城市知誉度显著提高。

  着力发展壮大税源产业。以红塔烟厂、雪花啤酒、桃李面包等项目为龙头,烟酒食品产业扩产增效。以金山热电、华润热电等项目为龙头,能源热电产业壮大升级。以中意科技、鲁博橱业等项目为龙头,智能家居产业强势崛起。以奥钢联、中铝沈加等项目为龙头,高端汽车部件和金属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以津通智慧产业港、华夏智能装备产业港等项目为龙头,现代都市工业异军突起。以五洲城、奥园会展国际城等项目为龙头,会展商贸产业提档升级。以大众阀门东北总部、太平洋证券辽宁总部等项目为龙头,区域产业总部和商务总部强势集聚。以杨城寨休闲采摘、马耳山生态旅游等项目为龙头,都市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我区税源产业逐步壮大。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不断创新,成立功能区管委会,构建功能区与街道责权利一体化格局。组建卫计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全员绩效考评管理机制。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成立5个区域安监分局、6个区域消防中队,成立东部森林防火办公室,组建防火巡查队和专业扑救队,成立城管办,组建10个区域城管所,建立网格化、精细化社会管理长效机制。项目管理不断创新,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预决算审核监管中心,进一步规范项目和资金全程监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执行“三有五评[3]”招商项目准入机制。投融资管理不断创新,重组国资经营管理局,成立国有投资运营公司,构建资产、资本高效运营体系。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市场化建设运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成为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典范。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福祉。重点实施教育卫生、百姓安居、安全畅通等“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通过省级教育强区验收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全区办学综合条件极大改善;名师工作室和教育集团化建设成效显著,三十中学高考连创佳绩。中心医院、中医医院扩建运营,中心医院晋升三级医院,4家区属医院与国内名院建立联盟协作机制,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圆满承办“十二运”马术和山地自行车赛事。城乡生态环境全面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构建,“平安苏家屯”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财政收支矛盾的巨大压力,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

  经济指标客观合理。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5项位居全市前列,6项实现晋位,我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税收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全部为常规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8.9%,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可持续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比重7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五大共享税种收入占税收总额比重65.4%,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税收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

  财经运行高效平稳。国资运营、“PPP”运作、财政调度等措施有力,有效化解财政收支缺口的巨大矛盾,成功化解政府到期历史债务,同时保证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历史商业性高息债务置换为政策性低息债务,全年政府债务总额没有增加!全区财经运营不仅保基本、保刚性、保民生,也保证了建设与发展。

  三次产业稳健发展。工业提质增效,企业增值税收入名列郊区县前茅,8家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利税持续增长,新增5家智能化生产企业,桃李面包、天众合金、佳德联益等3家本地企业成功上市。服务业逆势而上,金融保险、商务总部等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21%和39%,商业商贸和都市工业地产销售、出租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沈阳孔雀城英国宫、剑桥郡等楼盘热销,杨城寨生态旅游区晋升国家AAA级景区。农业稳步推进,投入1.36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电并国网改造、河道防洪治涝等农建工程,投入4800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打造44公里都市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省试点任务。

  (二)“三争取”实现新突破

  资金争取实现突破。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争取到省市财政部门债券转贷,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持。

  项目争取实现突破。争取到地铁“四纵三横[4]”7条线路规划入区。争取到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启动规划建设,会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纳入市城建计划。争取到国家电网新建220千伏文西变电站项目。争取到盛京银行在我区设立全国中小贷中心总部项目。

  政策争取实现突破。争取到红塔烟厂新增4.5万标箱生产指标,新开发、生产Ⅰ类高端高档细支产品。争取到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与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国际空港商务城与沈阳空港经济区统筹规划、政策共享。争取到“一园三城”重点发展空间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同时纳入沈阳申报国家自由贸易区规划方案。举全区之力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并即将获批。我区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区正向国家、省、市全新政策性战略平台进军!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招商落地项目提质。华菱集团与世界500强钢宝利、安赛乐米塔尔共同投资,华安钢宝利(GONVAMA)北方汽车板材加工中心项目签约落地。中建铝材产业化基地等金属新材料项目,盈控激光设备、日本三樱汽车部件等智能装备项目成功引进。智胜商务咨询、格力电器等区域总部项目纷纷落户。五洲国际商业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

  项目运营建设提速。2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中意科技、东大汽车差厚板等项目投产运营,东昌钛业、天昊电力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商贸城,五洲城酒店用品展贸中心正式运营,华翔五金城一期、五洲城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加快建设。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奥钢联等项目正式投产,华夏智能装备产业港、沈阳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招商运营,华夏幸福-德国柏林工业(沈阳)孵化器启动运营,达利食品、锦佳电子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际空港商务城,普泽都市工业地产、华润沈本循环经济产业园、绿地-南航国际航空商务城一期等项目扎实推进。

  政府类投资项目扎实推进。实施总投资37亿元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沈水体育主题公园等15个重点公共设施项目全面推进。中央大街跨浑河桥、雪松路跨沈大高速桥等重大市政设施项目完成施工设计,纳入市城建计划。迎春北街改造工程顺利实施,154公里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国际会展商贸城“五横一纵”、国际空港商务城临空一号路等道路及管网工程加快建设,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中央大街北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道路及管网工程完工。220千伏黄冈开关站、66千伏达连变电站、66千伏李陈线路改造等电力工程竣工,五洲城、奥钢联等重点项目电力外网配套工程投入使用。

  (四)要素保障取得新成效

  构建科学的聚财、理财、用财运营体系。全力推进国资运营,资产资本规模不断壮大,国资经营收益不断提升,对财政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力推进“PPP”运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极大减轻、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全力推进税源建设,2家企业实现主辅分离,13家企业实现属地纳税,31家区域产业总部和商务总部落户,通过外引内育,累计新增区库财力1.1亿元。全力推进项目规范管理,节省财政资金3.6亿元。

  构建有效的征地、用地、管地运营体系。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0公顷、占补平衡指标141公顷,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82公顷,收回低价、低效项目用地96公顷。完成沈铁达观、达利食品等项目用地征收扫尾。严格执行区片指导价,提高单位土地出让收益。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行为,拆除违法违章建筑97处。

  (五)社会民生迈上新台阶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引进沈阳七中联合办学,完成176中学、特教学校主体工程。推进医疗卫生创新工程,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实行“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服务模式,创办全省首家民营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大沟卫生院主体工程,启动医康养中心规划设计。推进社会保障提升工程,投入4900万元扶贫救困,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4%和12.7%,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社区微信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创办市级五洲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投入5800万元,完成2万户居民燃气管线、3.6万平方米“暖房子”、92栋弃管楼供水内网、58个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改造工程。投入800万元,完成市民广场、休闲公园品质提升,蕙兰二街等20条城区街路整修工程。投入800万元,完成51个社区书屋、48个社区电子阅览室及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工程。投入4800万元,实施宜居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5400万元,完成惠及3.4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佟沟1650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增112处交通安全设施。新客运枢纽站正式运营。全面开展“蓝天行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环保网格化监管全覆盖。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顺利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大安全”体系,建立综合治理常态化机制,开展重点领域“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森林火灾等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重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黑车运营等城市管理顽疾。妥善解决顶盛国际花园、晟海阳光小区居民供暖、供电等重大民生信访问题。

  同时,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全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今年以来,抚顺、锦州等16个地区相继来我区考察,交流“PPP”模式运作、产城融合发展、招商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经验,我区“一园三城”建设得到省市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回首“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多年来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合心合力、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单位、人民团体、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一直以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为苏家屯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周边区域深度融合不够,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亟需加快转型升级。三是雪松经济开发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没有做实,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效能活力不强。四是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开放创新意识不强,新常态下自信不足、状态不佳、业务不精、方法不多,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现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思路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是我区独特优势、潜在优势、后发优势集中释放期,更是我区抢抓机遇、爬坡攻坚、全面振兴发展关键期。我们将全面贯彻区委战略部署,未来五年,区政府主要工作思路是:坚持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主线,以创新改革为抓手,全力实施1357”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立足“三大驱动”,即立足创新驱动、开放驱动、市场驱动;坚持“五个优先”,即优先发展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优先发展会展商贸产业、优先发展空港商务产业、优先发展工业设计和智能装备产业、优先发展税源总部和楼宇经济;完成“七大任务”,即做精发展空间、做强要素保障、做大税源产业、做优生态环境、做实社会民生、做新体制机制、深化“PPP”运作。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专注打造“金属材料基地、会展商贸之都、空港商务之城、工业设计硅谷、生态幸福新区”,建设成为沈阳新的税源中心和消费中心、沈阳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最终成为国家产城融合战略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到20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起步之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十届十次全会“持续转变观念,筑牢发展根基,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优总基调,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税收收入增长11.5%左右,力争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力抓实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抓实产业升级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基”战略,立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两大载体,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提升做大烟酒食品、能源热电、电力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汽车部件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1+3+4”工业发展体系。开展“三个一批”振兴行动计划。智能升级一批,支持科金特等6家企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一批,支持金山热电组建区域售电公司,支持欧士依科技等企业上市,支持红塔烟厂壮大规模,优品种、增标箱,力争两年内实现利税翻番,“再造一个烟厂”!培育发展一批,支持奥钢联、中意科技等新运营企业达产增效,支持德国易马检测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发展。

  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服务业兴区”战略,发挥枢纽城市和毗邻市行政中心独特优势,立足国际会展商贸城、国际空港商务城、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三大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商经济,做大做强会展商贸、休闲旅游、汽车贸易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空港商务、科技服务、医康养、文化传媒创意四大新兴服务业,着力构建“2+3+4”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开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传统商业企业“互联网+”改造升级,支持金宝台二手车市场等优势企业壮大规模,支持五洲城等新开业企业运营增效。成立旅游运营公司,与有实力、有规模的专业运营商合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运营能力。启动电子商务产业园、金融创新产业园、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

  推进农业增效升级。实施“农业富民”战略,突出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两条主线,立足“一核、两带、三基地[5]”农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发展设施型、休闲型、外向型、智慧型、生态型等“五型”都市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壮大永乐葡萄、红菱大米等优势品牌。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型农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建工程。

  (二)全力抓实空间优化

  夯实规划设计。深化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规划、执行规划,完善提升产业、市政、生态等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完善老城区改造城市设计,完成全区旅游产业和工业设计中心运营规划。强化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夯实基础设施。推进“一园三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和实施迎春北街、会展东街、雪松西路、加林路西段、临空一号路、中央大街南段、四环沿线“五横一纵”等道路及管网建设。加快启动会展中心二期、雪松路跨沈大高速桥、中央大街跨浑河桥等重大工程建设。协调启动地铁4号、6号、10号线和会展中心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全力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开通机场西出口,实现我区与机场直通。加快推进66千伏苏桃变电站、220千伏文西变电站等电力配套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路网、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文化艺术中心等12项公共设施建设。

  夯实智慧城市。整合优化资源,成立大数据管理中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城市管理、信息服务、网络运营”三大数据公共平台建设。推进涉农街道有线网络数字化改造、市民公共服务中心智能化提升等智慧便民工程。全力培育和引进智慧产业龙头项目,加快“三港一中心[6]”智慧园区建设。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为试点,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三)全力抓实项目攻坚

  项目建设攻坚。抢先抓早,确保首批12个市重点项目4月底前全部开复工。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推进中建铝材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津通智慧产业港一期运营,推进三精铝箔、东昌钛业等项目竣工投产。国际会展商贸城,推进华翔五金城二期、苏宁易购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名京商业广场、五洲城物流总部基地等项目运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推进华安钢宝利(GONVAMA)、日本三樱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达利食品、德国易马检测等项目竣工投产。国际空港商务城加快推进华润沈本循环经济产业园、绿地-南航国际航空商务城一期等项目建设。

  项目招商攻坚。创新模式,强化政企合作,借力企业招商平台,依托华夏幸福基业设立的国内外孵化器载体,深耕欧美、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大力引进金属新材料、会展商贸、工业设计和智能装备等产业项目,全力引进空港商务、会展商务和区域产业总部,引进休闲旅游、医康养等行业龙头项目,以及全国性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项目。

  项目服务攻坚。增值服务,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发展。深入开展“双进双解”活动,全力落实责任包保、倒逼调度、督办考评等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服务,全面推进前置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精简程序,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手续办理问题。鼓励引导成立企业家商会,促进企业组团发展、抱团发展;鼓励引导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从体制机制和追责问责入手,着力整治不作为和“吃拿卡要”行为。

  (四)全力抓实要素保障

  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实施意见》,出台人才激励政策,面向社会引进科技创新、土地规划、金融审计等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打造懂经济、接地气、重执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强化土地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保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大清理、整理闲置地、工矿废弃地和低效建设用地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大土地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专项行动。

  强化财力保障。坚持“财政保基本、国资保发展、PPP保建设”原则,执行财经运营四大策略。即执行“大国资、大发展”策略,做大国有资产和资本规模,提高国资运营收益。执行“大PPP、大建设”策略,加快推进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扩域,全方位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多形式、多领域合作,激发市场活力,降低政府举债建设风险。执行“大加法、大减法”策略,坚持土地宗地核算,创新土地出让模式,增加土地经营收益;规范项目和资金监管,严把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关、造价关和决算关,严格实行预算精细化管理,节省节约财政资金。执行“大税源、大财力”策略,开展“三个在我区”治税专项行动,推动驻区企业“注册在我区、结算在我区、税收在我区”,全力推进国药物流等企业实现属地纳税。坚持外引内育壮大税源,积极引进税源总部和税源产业项目,加快推进7家重点企业主辅分离,鼓励支持中燃集团等企业在我区设立区域总部。

  (五)全力抓实社会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全力推进沈水七中分校如期开学,加快推进朝鲜族中心小学幼儿园、白清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施智慧医疗工程,完成居民健康“一卡通”信息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名医工作室工程,深化重点医院与国内名院诊疗合作,推进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扩建项目建设。完善“救急难”长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全力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和农民工维权工作。

  改善民生环境。围绕百姓安居,实施21个老旧住宅小区和10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工程,实施惠及1万户居民的燃气改造和惠及1.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佟沟、沙河、官房等安居工程,确保百姓顺利回迁,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围绕安全畅通,整修20条城区街路、维修改造155公里农村公路及桥梁,推进沙河客运枢纽站建设,完善全区交通安全设施,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围绕环境提升,推进老虎冲垃圾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宜居乡村、宜居城市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筑实安全稳定。坚持用底线和红线思维,谋划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完善生产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安全、交通安全等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重点整治学校、商场、养老院、老旧小区等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疫、防汛和防火工作,成立区森林公安分局,加大对野外用火、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统筹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强化包保,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有效化解历史信访积案。

  (六)全力抓实“PPP”运作

  完善管理体制。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促进发展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企业责权利关系,完善全程服务管理体系。

  规范运行机制。制定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完善“PPP”项目三年规划,建立项目动态储备库,坚持“三有三大[7]”标准,严把项目决策准入关,完善全程监管评估机制。“三有”即合作企业要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三大”即大型央企、大型国企、大型上市公司。

  推广多元模式。全方位推进多形式、多领域“PPP”模式运作。推行特许经营市场化模式,重点推进中燃集团锅炉煤改气等经营性项目。推行政府扶持补贴模式,重点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准经营性项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重点推进数字化监控视频等公共设施、雪松路跨沈大高速桥等市政设施非经营性项目。推行“企业包片开发、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一园三城”开发建设。

  (七)全力抓实创新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做实雪松经济开发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为试点,围绕人权、事权、财权,探索建立适应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时组建行政审批局,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入实施“三证合一”和“一证一码”登记制度。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智能化、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机制。立足“建管分离”、“干管分离”,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卫生扫保、道路养护、垃圾处理等城乡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制定实施《商品住宅交付使用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

  创新科技驱动体制机制。构建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业引领、成果转化、产权保护等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华夏幸福太库(沈阳)创业谷、五洲城电商创业大厦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全力争取先行先试政策。主动融入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制定出台《苏家屯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实施方案》及落实导则,全力创建国家金属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力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纳入国家、省、市综合试点。制定出台《苏家屯区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及落实导则,全力争取国家、省市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同时,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坚持用“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建立健全长效、常态机制,从根本上推动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全力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历史起点,压力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面对压力,我们要敢于亮剑;面对机遇,我们要相信自己。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敢为人先,善于突破,勇于担当,实干干实,我们坚信,苏家屯区的明天会更好!

  

  注释:

  [1]一园三城:沈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沈阳国际会展商贸城、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沈阳国际空港商务城。

  [2]3+1”招商服务文化:招商宣言、服务宣言、创业宣言和区歌《相信自己》。

  [3]三有五评:“三有”即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五评”即评税源、评资金、评用地、评产业、评环保。

  [4]四纵三横:“四纵”即地铁4号线、6号线、11号线、旅游专线,“三横”即地铁2号线、8号线、10号线。

  [5]一核、两带、三基地:“一核”即永乐农业经济区都市农业发展核,“两带”即沈本大道两侧万亩林果产业带和旅游大道两侧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三基地”即西部高效设施农业基地、中部食品加工物流基地、东部休闲农业基地。

  [6]三港一中心:“三港”即津通智慧产业港、华夏智能装备产业港、五洲城智慧物流港,“一中心”即沈阳国际工业设计中心。

  [7]三有三大:“三有”即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三大”即大型央企、大型国企、大型上市公司。